航天事业是伟大的事业 探索宇宙永无止境 世上无难事,只要敢登攀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航天事业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伟大事业! 发射卫星,空间站,宇宙飞船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必要条件! 中国航天事业迈向新征程 航天战士战斗在发射场
航天战士三人合影
203
123456
HL-HTZS5
华林
2025-07-24 08:34:05
献给: 神奇的大漠戈壁,古老的黄土高原 中国航天无冕功臣--航天发射一中队全体老战士以及他们的亲人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历尽艰辛, 就辉煌 航天发射一中队二十七年光辉历程,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火红的轨迹
航天战士-王天林
航天战士-杜兴云
航天战士-胥永书
王天林18939257821 *发射一中队控制分队控制操纵员发射一中队 第五任指导员发射营第一任教导员 我国首次发射火箭参加者,火箭发射第三个按“点火”按钮的人王天林,代表20基地基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全国第九次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及军委副主席聂荣臻的亲切接见。(1959年入伍—1984年转业历时25年) (团级)。 王天林:1942年7月7日生,河南周口市人。1959年从周口市第一中学毕业。同年12月应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到国防科工委第20训练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试验部,发射一大队,发射一中队,1968年6月18日发射一中队转战到25训练基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本人中专学历,曾历操作手,1964年授予少尉军衔,技师(操纵员:按火箭点火按钮的人),发射一中队付指导员,发射一中队指导员,发射营教导员,发射团政治处付主任,发射团技术股股长 发射团付参谋长,测试站副站长等职。 1962年3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队党支部书记,营党委书记,团党委委员,部党委委员,国防科委党委委员。 主要事绩:在国防科工委系统20基地,25基地的发射团,测试站从事导弹,卫星运载火箭的测试发射工作25年,参加了多种型号的测试发射任务。 在1960年—1978年8月期间其中在发射阵地亲自参加发射苏制P--2导弹,国产东风一号,国产东风2号,国产东风3号,国产东风5号洲际导弹,巨浪-1,巨浪-2,及井下东风5号系留点火发射试验。 在1978年8月至1984年4月期间任测试站副站长担任技术阵地总指挥,成功地指挥测试了我国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和巨浪一号,巨浪2号测试工作,并带领遥测室参加我国向太平洋发射的洲际导弹及卫星试验。为国防科研事业做出一定贡献。 在国防科工委工作25年中,除执行任务外,还搞导弹控制系统代用器材一套,在北京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1年,带操作人员到科研单位学习3次,亲自编写测试发射程序,协着二炮多次执行任务,参加全国全军科技大会展览,参加国防科委先进单位学代会,曾先后荣立二等1次,3等功2次,嘉奖多次。特别是1969年4月—5月1日我代表20基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及军委副主席聂荣臻的亲切接见。 航天战士王天林 2016年12月20日
*发射一中队横校分队技师我国首次国产火箭发射参加者 东风二号“两弹结合”导弹空中爆炸试验第一次参加人员杜兴云工程师受到军委叶剑英元帅的亲切接见 (1960年入伍—1985年转业历时25年) (团级) 杜兴云:1942年7月17日出生,河南省获嘉县人,1960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到国防科工委第20训练基地,第一试验部,发射一大队,发射一中队四分队:,中共党员,,曾历战士操作手,班长1964年授予少尉军,技师,以后在横校中队等单位分别任技师,分队长,付中队长,中队长,股长,正营级助理员,助理工程师,付团级助理员等职,1985年3月转业到河南省科学器材公司任工程师。 主要事绩:在国防科工委系统20基地发射团,第四航区测量站,基地后勤部设备处等单位从事导弹,卫星运载火箭的发射测量工作25年,在发射团,测量站25年中我参加了DF—1,DF—2,”空中爆炸,两弹结合,DF-5号洲际导弹的发射,测量任务几十次,由于执行任务突出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和多次嘉奖。受到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的亲切接见。 在1960年9月—12月期间亲自参加了国产东风一号导弹发射任务。 1966年10月7日,我参加了“DF—2A空中爆炸自毁试验” 由发射一中队横校分队组建的横校中队提前进入51#号阵地,横校安控中队受0号指挥员指令发出安全自毁指令,导弹起飞后刚50.2秒指挥员下达了导弹安全自毁指令“于是我按下自毁按钮”此刻地面安全控制系统向导弹发出炸毁指令,导弹上接收机通过无线电接受到自毁指令,导弹瞬间横空爆炸,这次试验证明东风2号甲,导弹的安全指令系统是可靠正常的。导弹的安全自毁试验成功为两弹结合打下了坚实基础!1966年10月27日我又参加了“两弹结合任务” 横校中队在2小时准备时,10名战友留在阵地执行任务。其中主阵地2名,铺阵地2名,侧方6名UPS光导经纬仪操作手。圆满的完成任务。我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献青春,有幸成为第一代航天战士,把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共和国伟大的航天事业感到无上的光荣,骄傲和自豪! 航天战士杜兴云于 2017年2月25日 *发射一中队横校分队技师我国首次国产火箭发射参加者 东风二号“两弹结合”导弹空中爆炸试验第一次参加人员杜兴云工程师受到军委叶剑英元帅的亲切接见 (1960年入伍—1985年转业历时25年) (团级) 杜兴云:1942年7月17日出生,河南省获嘉县人,1960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到国防科工委第20训练基地,第一试验部,发射一大队,发射一中队四分队:,中共党员,,曾历战士操作手,班长1964年授予少尉军,技师,以后在横校中队等单位分别任技师,分队长,付中队长,中队长,股长,正营级助理员,助理工程师,付团级助理员等职,1985年3月转业到河南省科学器材公司任工程师。 主要事绩:在国防科工委系统20基地发射团,第四航区测量站,基地后勤部设备处等单位从事导弹,卫星运载火箭的发射测量工作25年,在发射团,测量站25年中我参加了DF—1,DF—2,”空中爆炸,两弹结合,DF-5号洲际导弹的发射,测量任务几十次,由于执行任务突出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和多次嘉奖。受到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的亲切接见。 在1960年9月—12月期间亲自参加了国产东风一号导弹发射任务。 1966年10月7日,我参加了“DF—2A空中爆炸自毁试验” 由发射一中队横校分队组建的横校中队提前进入51#号阵地,横校安控中队受0号指挥员指令发出安全自毁指令,导弹起飞后刚50.2秒指挥员下达了导弹安全自毁指令“于是我按下自毁按钮”此刻地面安全控制系统向导弹发出炸毁指令,导弹上接收机通过无线电接受到自毁指令,导弹瞬间横空爆炸,这次试验证明东风2号甲,导弹的安全指令系统是可靠正常的。导弹的安全自毁试验成功为两弹结合打下了坚实基础!1966年10月27日我又参加了“两弹结合任务” 横校中队在2小时准备时,10名战友留在阵地执行任务。其中主阵地2名,铺阵地2名,侧方6名UPS光导经纬仪操作手。圆满的完成任务。我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献青春,有幸成为第一代航天战士,把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共和国伟大的航天事业感到无上的光荣,骄傲和自豪! 航天战士杜兴云于 2017年2月25日 *发射一中队一分队导弹转运起竖操作手马三义 是我国首次发射导弹参加者(1959年入伍—1965年复原)马三义战友河南周口市西华县人生于1942年,1959年12月入伍,分配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基地第一试验部发射大队发射一中队一分队导弹对接操作手。执行过DF-1号,DF-2号,DF-2A号任务。在执行任务表现突出立三等功多次嘉奖。
*发射一中队电源技师,光测站营教导员 胥永书(营级) 胥永书:河南周口商水县人1959年12月应征入伍年底我们县60个中学生以文化兵的名份,被一列闷罐车一同拉到巴丹吉林大沙漠深处的新西庙,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0训练基地。第一试验部的第一批新兵。在新西庙进行了半年的入伍训练和文化学习后,又被拉到尚在建设中的四号区,在车库里,由苏联专家授课,继续进行专业技术训练。之后,我被分配到一部一大队一中队六分队。一中队共有六个分队,中队长是忠勇大尉,指导员是马让大尉。六分队的专业是燃料加注,即为导弹加注燃料,为导弹起飞提供动力,燃料分为三种:过氧化氢,液氧,高纯度酒精。我学的专业是过氧化氢。一中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支导弹发射部队。燃料专业对操作手的要求特别高,特别严。导弹发射试验是一个不允许出差错的事业,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更何况燃料又都是极端的易燃,易爆,剧毒的危险品。在导弹的加注操作中,不允许出现丝毫的稍漏和细微的变形。我参加了1960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的发射工作,并且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几个月后我当了中队的通信员。1963年深造培训,我做为基地28人之一进京学习。一年半后回中队。1964年5月被任命一中队三分队电源技师。 1964年底,我被调到基地光测大队工作。光测大队所属测量站点,主要分散在偏远之地,生活训练十分艰苦,我从小点站到大队机关,历任技师,分队长,中队正副指导员,大队宣传股长,多次参加导弹发射的测量任务,其中包括经历了两弹结合任务和执行过14—2任务(即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测量)。1975年调到基地技术部,任计算机室副教导员,后组建时统控制室,任第一任教导员。1980年,带领全室技术人员参加东风火箭首次全程(洲际导弹,此次打到澳大利亚海域)发射试验任务,并全室荣立集体三等功。几十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导弹事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所涉及的每个专业和部门都要做到稳妥可靠,万无一失。我在其中虽然只是起到了一颗小小螺丝钉的作用,但在人的一生中,有这一段经历足以感到欣慰了。我于1982年底转业到河南省外贸学校工作,历任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等职。2003年春退休。 胥永书 2017年4月20日

火红的轨迹-航天发射起航的地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航天发射一中队在这里开始了航天发射的第一步,开创中国航天发射运载火箭新纪元! 1960年开始测试发射DF-1号运载火箭取得圆满成功!
信息发布 我们是中国航天发射一中队的航天战士,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了中国的强大, 为了中国人民的安全,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战斗在航天发射场几十年, 把青春和和年华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一代代航天战士,奋进图强, 无私奉献,敢于攀登,不怕牺牲,两弹一星和载人飞船精神激励着航天事业发展和辉煌!
中国航天 聚集高科技 代代精英默默砥砺前行 做天地海大系统工程 工程始端:航天发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