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
聚集高科技
代代精英默默砥砺前行
做天地海大系统工程
工程始端:航天发射场
发射一中队1961年航天战士
81
123456
HL-HTZS
2025-06-11 03:44:13
献给:
神奇的大漠戈壁,古老的黄土高原
中国航天无冕功臣--航天发射一中队全体老战士以及他们的亲人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历尽艰辛, 就辉煌
航天发射一中队二十七年光辉历程,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火红的轨迹








网页说明
航天战士--郭作良
航天战士--张体斌
航天战士--王连仲
航天战士--张天顺
航天战士--张积华
航天战士--韩炳义
航天发射一中队
本网页是发射一中队1961年航天战士代表!他们在发射一中队建立初起来到中队!1961年当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基地开始了大生产运动!发射一中队进入新西庙开垦荒地三年!这个阶段原来的老同志调入其它单位!1964年至1965年发射一中队连续执行东风2号和东风2号甲8发任务!这时第一批航天战士和1961年的航天战士成为执行任务的主要力量!主要骨干!东风二号任务执行成功!使我国运载火箭从近程发展的中程!从1961年到1965年发射一中队是一个 艰难!奋斗!开拓的年代!
*发射一中队通讯分队长郭作良
郭作良是四川人,1961年应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到国防科工委第20训练基地,第一试验部发射一大队,1962年从大队部调入发射一中队三分队五班。中共党员,曾历任:战士,大队通信员,中队操作手,班长,代理技师,通信分队长。后来调到国防科委通州干部管理学校。在中队参加了DF-2,DF-3任务,荣立三等功,多次嘉奖,三分队五班被评为发射团“五好标兵班”。
郭作 2017年8月1日
*发射一中队火箭瞄准技师,副中队长
张体斌(营级)
张体斌郑州市人,1942年11月生,1961年7月入伍分配到国防科工委20基地,第一试验部发射一大队发射二中队一分队,中共党员,任班长、技师,65年到发射一中队一分队任分队长、付中队长,发射团司令部营职参谋,1972年3月转业。在发射团11年间,参加了DF—2号,DF—3号导弹试验任务。在发射任务中我是瞄准技师,瞄准关系到导弹射击精度,我带领操作手把瞄准经纬仪架在发射场平瞄准基点上,无论是炎热夏季还是寒冷冬季天气异常,有一次正在瞄准时,突然一阵狂风黄沙刮来!我紧紧地扶着瞄准设备保证仪器安全,发射要进行三次瞄准,若有万分之一米位误差,导弹偏离射向上百公里,由于严细操作保证了发射精度。1968年6月发射一中队由大漠到山西岢岚基地执行DF—3号全程任务,当时我是付中队长,负责后勤工作,新基地条件艰苦,全中队住在一个大车库内,为解决一百多人吃住,我带领后勤战友到很远的地方挑水买菜,开垦十几亩荒地,种菜,养猪等改善中队生活。特别在DF—3号发射任务中,我们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发射场,让指战员吃好,完成任务。我在部队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嘉奖,我能为祖国航天事业作一份贡献这是我一生最光荣的一段历程! 张体斌
2017年3月5日
*舍己救战友,二等功臣王连仲
河南郑州人(1961年入伍):分配到20基地发射团,在部队参加过DF—2,DF---3号任务,1965年转入发射一中队6分队。在执行DF—3号首次任务过程中,许多同志不怕艰险,表现了无私奉献精神。11月阵地竣工,准备合练时,6分队偏2甲肼专业用酒精清洗槽罐时发现槽罐里有残渣,为了确保推进剂的质量,党员技师王国君戴防毒面具下到2米多深的槽罐里去清除,四五分钟后,由于缺氧晕倒在里面,班长王连仲迅速去抢救,不料他的面具被昏迷中的王国君抓掉了,王连仲全然不顾,竭尽全力把王国君抱出罐口,王国君得救了,而他却晕倒在里面,经4个多小时的抢救,王连仲才脱离危险。中队为表彰他舍己救战友,为他记二等功一次。
王连仲
2017年8月1日
*发射一中队控制分队航天战士
张天顺
张天顺:河南郑州荥阳人,发射一中队三分队电源班,在部队八年间:参加DF—2,DF—2A,DF—3号飞行试验任务,在发射任务中,认真细致,连续作战,圆满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在1966年10月27日东风2号“两弹结合”荣立三等功
张天顺
2017年8月1日
发射二中队长张积华(团级)
张积华同志曾在一中队下放,后调入发射二中队。曾在重要岗位上组织指挥导弹核武器、东方红卫星、东五全程等多次发射任务。
张积华工程师、高级经济师、1940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祖籍山东省荣成市。1961年8月从原旅大工业学校毕业后被零零二九部队(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招收学员的名义分配到第二十试验训练基地第一试验部。任火箭发动机处实验员,1963年被授予少尉军衔,1963年11月下放到发射团一中队当兵一年。1964年11月调到发射团二中队,先后任技师、分队长、副中队长、中队长,发射营副营长,发射团作训股副股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司令部训练处副处长。完成38次火箭、导弹、卫星、原子弹的发射任务。1966年10月27日在两弹(导弹—原子弹)结合发射任务中任专业组长,率领专业组荣立集体二等功,1970年4月24日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中任中队长,率领全中队荣立集体二等功,本人先后荣立三等功三次。1975年11月26日参加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1980年5月18日参加了我国第一颗战略(远程)运载火箭向太平洋发射。亲自参加、亲身经历和亲眼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从导弹到卫星,从两弹一星到载人飞船的历史性跨越。1984年4月转业回大连,先后任大连市食品工业公司副经理、大连市棒槌岛啤酒厂副厂长、大连市棒槌岛啤酒有限公司监事会副主席。1989年毕业于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商业企业管理系。2009年由半岛晨报和海力网组织的大连城市英雄评选中,荣获【国庆6O周年特别贡献奖】,2010年荣获【大连城市英雄】称号。舍小家为国家以实际行动谱写两弹一星精神我为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两年没回家。我两个小孩出生时都没能在爱人身边照顾。-------这颗卫星是毛主席亲自批准发射,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科学家钱学森亲自把关。----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创造的非凡的人间奇迹。”能为民族、为国家的强盛和兴旺发达做出自己的贡献,感到非常的自豪,这是我一生的光荣和骄傲。
张积华
2017年3月17日
*忆发射一中队三分队控制操作手韩炳义
韩炳义,北京市人,1961年入伍的,分配到国防科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基地一部一大队发射一中队三分队,他在控制分队10年间,执行DF-2,DF-2A,DF—3号任务,任务中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和多次嘉奖,特别是在1964年—1965年4月在分队长赖纪丛的领导下,组成以我和炳义等战友技术革新小组,炳义战友大力支持,经过8个月的苦战终于在64年底制造出,发射控制台等五个地面设备,这些设备进行摸拟训练起到了很好效果。在试制模拟设备过程中,他加班加点的工作,同时他还设计了一个陀螺仪摸型共教学使用,使操作手容易理解三维定向原理,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此后20基地进行展览,赖纪丛,韩炳义到基地展览大厅参加实际表演,当国防科委总工程师科学家钱学森走到发射一中队发射测试摸拟设备时停了下来,看了我们的革新器材,非常高兴,并且给于我们热情的肯定,他说“代用器材是我们训练的好办法,既不动用设备,又解决了平时的训练问题”在这次展览会上总工程师钱学森和韩炳义合了影。1970年他转业到河南郑州市,2012年5月23日去世了,我们怀念这位老战友!
2017年8月1日
2025年6月11日制作完成
制作者:华林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信息发布
我们是中国航天发射一中队的航天战士,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了中国的强大,
为了中国人民的安全,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战斗在航天发射场几十年,
把青春和和年华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一代代航天战士,奋进图强,
无私奉献,敢于攀登,不怕牺牲,两弹一星和载人飞船精神激励着航天事业发展和辉煌!
严肃认真 周到细致 稳妥可靠 万无一失
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