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页是航天发射一中队1976年--1984年航天战士代表!他们是发射一中队技术骨干!他们和老航天战士一起执行东风五号洲际运载火箭和卫星发射任务!在他们当中有三位成为将军!一位成为基地部领导!他们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发射一中队1976年-1984年航天战士
90
123456
HL-HTZS
2025-06-12 08:31:41
献给:
神奇的大漠戈壁,古老的黄土高原
中国航天无冕功臣--航天发射一中队全体老战士以及他们的亲人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历尽艰辛, 就辉煌
航天发射一中队二十七年光辉历程,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火红的轨迹










制作说明
航天战士--孙小平
航天战士--吉茂堂
航天战士--汤大明
航天战士--杨复忠
航天战士--胡广徳
航天战士--付纪元
航天战士--王学东
航天战士--任守福
2025年6月12日完成制作
制作者:华林
*发射一中队三分队技师孙小平
1976年2月入伍。新兵下连后,分配在三分队六班。1978年12月考入国防科工委干部学校。81年元月份毕业后回发射站一中队三分队任技师。担任发射控制台操作手,82年参加系留点火试验任务。84年底调团作训股任参谋,87年6月转业。
孙小平2017年8月1日
*发射一中队技术员,发射测试站站长25基地后勤部长
吉茂堂(师级)
吉茂堂是山西灵石人,1960年10月出生,1978年3月入伍。1980年12月入党,1981年1月提干,1983年8月入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入伍后历任发射一中队战士、技术员、学校学员、发射站司令部作训参谋,试验技术部科技处参谋,技术工程师、组长、副主任,发射测试站参谋长、站长等职。2005年8月任第二十五试验训练基地党委常委、后勤部长。2004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大校军衔。任职期间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荣获中国航天基金奖,被总装备部授予优秀后勤部长。2004年6月中央军委给发射测试站记集体一等功。吉茂堂同志长期从事导弹卫星发射试验、测发系统设备操作、发射指挥、技术总体、任务阵地指挥长、航天工程建设和技术勤务保障工作,先后参加各种型号近XXX次导弹卫星发射任务。积极参与基地党委工作,努力改善官兵生活条件,大力开展驻地生态建设和营区综合改造工程,取得了明显收益,受到官兵好评,个人荣获全国绿化奖章。
吉茂堂
2017年8月1日
*发射一中队技术员,头部控制指挥,总装备部政治部副主任
汤大明少将
汤大明:江西余干县人。出生1955年1月31日,1973年参加工作。197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8月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被分配到二十五基地发射团一中队任技术员头部控制指挥。1982年8月至1983年7月在西安政治学院学习。1983年8月任发射团四中队指导员。1984年2月任基地司令部办公室秘书。1986年2月调入原国防科工委政治部组织部,先后任青年处干事、处长,组织处长。2000年3月任原总装备部政治部纪律检查部副部长。2006年3月任二十基地试验技术部政治委员。2010年2月任二十基地政治部主任,2011年6月晋升为少将军衔。2012年8月任原总装备部政治部副主任。2013年4月退休。是共青团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投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后,多次受到上级嘉奖,荣立三等功1次。先后参加了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航天发射的组织指挥。
汤大明
2017年8月1日
发射一中队副教导员杨复忠(大校)
杨复忠生于1956年10月,原籍天津宁河县,1974年1月高中毕业返乡务农,1974年9月起在宁河县丰台中学工作,1978年10月考入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1981年12月在国防科技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2年8月自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分配到国防科工委25基地工作并入伍。
1982年到25基地报道先到基地教导大队集训四个半月,提高军政素质。
1983年1月,分配到发射站发射一中队三分队,从事技术工作,并与当年8月转正定级,为助理工程师,技术13级,行政22级,1985年7月任发射一中队副教导员。
1985年8月在国防科工委通县理论学习班培训一年,较为系统地学习军队政治工作理论知识。
1986年8月任发测站政治处组织科干事,学习了军政机关工作知识和套路。
1987年7月任基地政治部干部处干事,先后从事技术干部专业和干部管理等业务,学习许多军队干部工作的政策法规和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1988年8月授少校军衔。
1991年3月到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中级培训,同年9月任基地子女教育办公室主任。
1992年2月,任基地政治部干部处副处长,同年8月授中校军衔。
1994年2月任基地机动雷达测量部政治部主任,1995年9月评为国防科工委计划生育先进个人,1996年2月荣立三等功,1996年8月授予上校军衔。
1997年9月任基地雷达测量站政治委员,1998年9月到中央党校部队分部班(沙河)培训半年,1999年7月评为总装备部优秀党务工作者,2000年2月荣立三等功。
2000年8月,调国防科技大学工作,任新组建的学员旅(合训)政治委员,与旅长和其他同志一起,为探索合训学员的管理培训方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年8月授予大校军衔。
2004年6月任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政治部主任。
2011年11月在理学院政治部主任岗位上退休。
2013年10月作为军队退休干部移交到天津市河北区。
杨复忠
2017年8月1日
*发射一中队战士,基地电视台台长,政治部干事
胡广徳(团级)
胡广徳:河北承德人。1962年生1980年入伍,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历任第二十五基地发射团教导队学员、发射一中队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学生、基地教导大队教员、学员队队长、基地政治部干事、秘书、基地电视台台长、政治部付团职干事。2000年转业到太原市工作,现任太原市园林局机关党组副书记。在部队期间,主要是围绕基地发射任务做好专业基础知识培训,开展部队文化体育教学,指导。并织组完成了‘风云一号’卫星。东风21等多型号导弹发射任务的宣传报导资料整理工作。由于在各个岗位工作突出,成绩显著,11次被评为优秀主官、先进个人和嘉奖、二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胡广徳
2017年8月1日
*发射一中队头部控制专业,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
王学东少将
王学东1959年5月出生,辽宁海城人,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本科毕业,现任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曾于1982年7月至1987年4月在中心发射站一中队头部控制专业工作。
1982年7月,作为名牌高校毕业生,他放弃了进入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晋西北黄土高原,来到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基层一线单位——发射站,到达该站后,看到这里穷乡僻壤、荒无人烟,很多人选择了离开,但他没有后悔,依然坚守着“为国家航天事业尽一份力”的信念。 他分配到发射一中队后,中队当时正值单位新老交替、工作繁重时期,人员紧缺、骨干力量薄弱,很多同志对设备的理解认识停留在会操作使用层面,缺技术、缺人才、缺经验等问题突出。面对人员分散、岗位庞杂、任务繁重的形势,这样的困惑一直缠绕着单位领导。这时,作为学员的王学东主动请缨,毛遂自荐担任中队专业授课“教员”,在身边同事疑惑迷茫的眼神中,王学东干了起来。他搜集整理自己在大学时的学习笔记,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制定授课计划和学习方案,分层次、分专业整理教案,当时中队条件艰苦,他经常在一盏忽明忽暗的煤油灯下独自伏案,眼睛一直是黑眼圈,时常被同事戏称为“熊猫眼”。辅导授课从电阻、
电容、晶体管等基本器件讲起,从拆设备、用仪表、跑电路等操作流程教起,基本原理、图纸、计算公式每一项都逐字讲解,大家听的津津有味,都愿意有事没事找他探讨,不知不觉中队整体专业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年底专业技能比武竞赛中,单位多人获得专业组第一名,中队比武成绩位居全站前列。这时,发射站领导找到了他,希望他能抽出时间为全站专业骨干集中辅导授课,决定成立发射站专业辅导授课小组,确定王学东为负责人。面对上级压担子、交任务,他从不退缩,也不抱怨,依然欣然地、夜以继日地忙碌着。正课时间按部就班,闲暇之余加班加点,这已经成为这个20岁出头小伙子的“正常”作息规律。他想方设法培养人才、抓好训练,全身心投入到单位建设中去。通过他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中队全体人员的齐心协力,单位整体建设取得显著的提升,1984年底一中队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并连续多年保持先进行列。在他的帮助下,20余人荣获专业技能比武前三名,10余名业务骨干实现学历升级,还有3人立功,2人提干。 多年之后,看着火箭一次次腾空而起,那一幕幕奇伟壮观的场面,他新潮奔涌,如钱塘江的巨浪;他仿佛从火箭那喷吐的灿烂光华中,看到那个曾经年少轻狂的自己追求梦想的炽热之火,他无怨无悔,执着追求……
王学东
2017年8月1日
*发射一中队技术员,高级工程师
任守福(大校)
任守福,籍贯山西省五寨县。 1962年.2月出生,1984年7月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入伍,同年12月教导大队集训后分配至一中队控制分队工作,1986年3月调入技术部,现为高级工程师。
荣立二等功三次(1988年、1995年、2008年)
荣立三等功二次(1992年、1998年)
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7年,被中心评为技术干部标兵、“双贡献”先进个人、技术尖子、岗位学雷锋标兵、基层干部标兵
1995年被原国防科工委评为“岗位学雷锋十大青年标兵”
1996年获得首届“中国航天基金奖”
1997年被原国防科工委评为优秀基层干部
200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4年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一类津贴
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2项
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 任守福
2017年8月1日
中国航天
聚集高科技
代代精英默默砥砺前行
做天地海大系统工程
工程始端:航天发射场
信息发布
我们是中国航天发射一中队的航天战士,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了中国的强大,
为了中国人民的安全,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战斗在航天发射场几十年,
把青春和和年华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一代代航天战士,奋进图强,
无私奉献,敢于攀登,不怕牺牲,两弹一星和载人飞船精神激励着航天事业发展和辉煌!
严肃认真 周到细致 稳妥可靠 万无一失
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