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6位航天战士-他们扎根中队长达十年以上!并担任中队领导,他们执行多种型号发射任务!并为发射一中队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扎根中队在中队十年以上并担任领导者
97
123456
HL-HTZS
2025-06-22 09:01:33
献给:
神奇的大漠戈壁,古老的黄土高原
中国航天无冕功臣--航天发射一中队全体老战士以及他们的亲人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历尽艰辛, 就辉煌
航天发射一中队二十七年光辉历程,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火红的轨迹








航天战士-王天林
航天战士-赵凤启
航天战士-陈军
航天战士-袁智贤
航天战士-高来发
航天战士-孟会忠
航天战士-陈福申
王天林18939257821 *发射一中队控制分队控制操纵员发射一中队
第五任指导员发射营第一任教导员
我国首次发射火箭参加者,火箭发射第三个按“点火”按钮的人王天林,代表20基地基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全国第九次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及军委副主席聂荣臻的亲切接见。(1959年入伍—1984年转业历时25年) (团级)。
王天林:1942年7月7日生,河南周口市人。1959年从周口市第一中学毕业。同年12月应征入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到国防科工委第20训练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试验部,发射一大队,发射一中队,1968年6月18日发射一中队转战到25训练基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本人中专学历,曾历操作手,1964年授予少尉军衔,技师(操纵员:按火箭点火按钮的人),发射一中队付指导员,发射一中队指导员,发射营教导员,发射团政治处付主任,发射团技术股股长 发射团付参谋长,测试站副站长等职。
1962年3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队党支部书记,营党委书记,团党委委员,部党委委员,国防科委党委委员。
主要事绩:在国防科工委系统20基地,25基地的发射团,测试站从事导弹,卫星运载火箭的测试发射工作25年,参加了多种型号的测试发射任务。
在1960年—1978年8月期间其中在发射阵地亲自参加发射苏制P--2导弹,国产东风一号,国产东风2号,国产东风3号,国产东风5号洲际导弹,巨浪-1,巨浪-2,及井下东风5号系留点火发射试验。
在1978年8月至1984年4月期间任测试站副站长担任技术阵地总指挥,成功地指挥测试了我国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和巨浪一号,巨浪2号测试工作,并带领遥测室参加我国向太平洋发射的洲际导弹及卫星试验。为国防科研事业做出一定贡献。
在国防科工委工作25年中,除执行任务外,还搞导弹控制系统代用器材一套,在北京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1年,带操作人员到科研单位学习3次,亲自编写测试发射程序,协着二炮多次执行任务,参加全国全军科技大会展览,参加国防科委先进单位学代会,曾先后荣立二等1次,3等功2次,嘉奖多次。特别是1969年4月—5月1日我代表20基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及军委副主席聂荣臻的亲切接见。
航天战士王天林
2016年12月20日
*发射一中队第七任中队长,测试站参谋长
赵凤启(团级)
赵凤启陕西人,生于1939年10月6日,1965年1月毕业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1965年2月至1982年1月在20基地发射团和25基地测试站工作,历任分队长,中队长,室主任,参谋长等职。1982年1月至1999年底在航天部771所历任组织处长,计划调度处处长,党委办公室主任政法部主任,党委副书记等职,2000年1月退休。
1965年2月从陕西西安座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途经兰州在清水车站下车,奔赴国防科委20训练基地,开始走上了人生新的工作岗位。最初被分配到基地一部七处,从事战斗部引信专业,1966年2月,我调到一部发射团发射一中队三分队当技师,负责DF-3号射程控制系统的测试发射任务。参加了1966年12月26日DF-3号(131—1)首次飞行试验任务。荣立了三等功。在DF-3号试验阶段,基础比较薄弱,设备落后简陋。基本完全靠人工操作。来完成射程诸元数据的装订,测试和判断结果。不仅麻烦测试速度慢,并给操作人员心理和精神上带来压力紧张容易出错。必须要保持高度的集中精力来操作。在发射前的瞬间,地下室的气氛静得像一切都疑固了一样,人们的心部提高到嗓子眼上,期盼着发射成功的喜讯到来。在20基地,后来继续完成了DF—3号代号为131—2,131—3.131—4的飞行试验任务,全部圆满成功,那一段经历使人永久难忘。为了DF-3号全程飞行试验的需要,1968年6月18日,离开了荒无人烟的大荒漠,转场到晋西北高原25训练基地,这是个新组建的基地,当时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不尽人意。为了加快国防事业的建设,在有限的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艰苦奋斗,陆续完成DF—3号,133—1,131—2,133—3,133—4的全程飞行试验定型任务。随着DF—5号任务的到来,我们中队承担了DF—5号高弹道井下发射任务,作为中队长,肩负着中队人员的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为后来的DF—5号井下试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75年我调到发射团司令部技术股当参谋,负责DF—5号地下井系留点火试验任务的技术协调工作。系留点火成功为高弹道飞行试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荣立三等功。1976年调到测试站工作。圆满完成了DF—3号在技术阵地的测试指挥工作,荣立了三等功。在测试站工作时,先后任职室主任,参谋长职务。难忘的岁月,人生的历程。回忆在部队的那段生活,久久难以忘却一起战斗,同甘共苦朝夕相处的战友和首长。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结下友谊情怀。我们为国防事业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如有来生的话,祝愿我们再次重逢!
赵凤启
2017年2月5日
*忆发射一中队第六任指导员陈军(团级)
陈军山西省阳城县人,1943年6月出生。1963年2月入伍,1964年12月入党。1963.3-76.8月国防科工委20基地发射大队(发射团)发射一中队 曾历任战士 ,技师,分队长 指导员.1976年.8月之后任25基地发射团政治处组织股干事,股长.1982年.7月之后在25基地司令部任协理员,直政处主任.1987年7月转业至晋城市纺织厂纪委书记。
他入伍时分配到发射一中队三分队电源班,当电源操作手,当时电源都是用柴油机发电,在3号发射场半地下室有2台柴油发电机,他在技师带领下和自己的刻苦努力,很快掌握了柴油机发电机操作,任务中他总是提前做准备为柴油机灌水加油,累得满头大汗。他提为电源技师后带领电源班战友执行了DF—2A,DF—3号任务,时刻都在坚守岗位,保证发射阵地测试发射用电。1970年8月至1976年8月他曾任发射营发射一中队指导员期间,团结带领党支部一班人,继承发扬一中队的光荣传统,使连队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他协助队里抓好训练,为DF—5号井下试验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作为指导员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勤奋工作,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以后又在基地机关工作几年,转业到地方后病故。
2017年7月12日
*袁智贤同志1965入伍历任一中队分队长、中队长、发射站长组织指挥多次发射任务。是一位优秀的中队干部为我国航天作出大的贡献。
发射一中队控制分队技师三分队长发射一中队第八任队长---袁智贤站长 (1965年3月—1989年11年转业历时25年) (团级)袁智贤队长在发射一中队创新发展阶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个优秀的中队干部。袁智贤,男,陕西耀县(现铜川市耀州区)人,1943年10月24日生,高中文化。1964年12月28日应征入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工委第二十训练基地第一试验部经新兵连短训后下到发射团发射一中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68年6月18日从甘肃酒泉转战山西岢岚(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之后留在了国防科工委第二十五训练基地,历任班长,控制分队技师、副分队长、分队长,发射中队副中队长、中队长,发射营副营长、营长,发射站副站长,发射勤务站站长等职务。1966年3月入党,1968年2月提干,多次受奖,三次荣立三等功。1988年军队第二次授衔时被授予上校军衔。1989年11月转业到陕西省耀县水泥厂工作,2004年退休。服役期间,参加了近30次导弹试验发射任务:1965~1966年,参加了DF-2号、DF-2号甲中程火箭的测试发射任务及定型试验任务;1966~1968年参加了DF-3号中程导弹的多次高弹道飞行试验,1968年至1971年参加了DF-3号多次全程飞行试验任务。1976~1979年,参加了DF-5号洲际导弹的井下贮存试验、井下系留点火试验、井下高弹道导弹和低弹道的飞行试验;1988年9月7日,参加了我国首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任务,担任测试发射领导小组副组长一职;部分参加了巨浪-1(CSS-N-3)潜射弹道导弹的陆筒弹射、陆台飞行试验, 这是中国第一种试用固体燃料的中程潜地导弹;二炮来基地打靶时,参加了DF-2号、DF-3号、的炮训试验……25年里,在操作手、技师,分队、中队、营、站领导的岗位上均较好的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忆往昔岁月,25年弹指一挥间,绿色的军营、整齐的队列、潇洒的军姿、嘹亮的军歌……仿佛都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忘不了发射一中队曾是毛选学习标兵单位,1979年5月更是被国防科工委授予“硬骨头六连式的中队”荣誉称号;忘不了眼看着一枚枚导弹伴随着轰响拔地而起直飞靶场时的情景;忘不了艰苦岁月里凝结下的情深义厚的战友情……25年的军旅生涯,是自己人生中最高兴、最快乐、最幸福的一段时光,永远难忘一入伍就碰到了好领导,来到了好连队,分到了好专业。感谢组织上多次送我到教导队、航天一院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感谢老领导的关怀和培养,感谢战友间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在这里,也祝愿各位老领导健康长寿,祝愿各位老战友幸福安康。
航天战士 袁智贤
2017年2月16日
*高来发同志 1968 年入伍,历任导弹控制系统操纵员、技师,一中队指导员,发射营教导员,通信总站政委,1989 年转业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
。他从 1971 年到 1979 年担任一中队正、副指导员,是在中队领导岗位上任职最长领导之一,在任职期间,1978 年一中队被国防科工委评委学
习硬骨头六连先进单位,1979 年一中队被授予硬骨头六连式连队荣誉称号。他有丰富的连队管理工作经验,既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同时又耐心
细致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情带兵,使连队风清气正,官兵关系融洽,士气高昂,各项任务完成出色。他把一中队的优良传统作风带到地方,
在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管理干部,享受全额退休金。他是一中队转业到地方干部战士的代表。
高来发 湖北省黄陂县人,出生1949 年12月 28 日。 1968 年 3 月应征入伍,分配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十训练试验基地
一部发射团发射一中队。1968 年 6 月 18 日发射一中队转战到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 25 基地1969 年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发射一中队担任
过班长、技师、正副指导员。发射团发射营教导员;七号设备营教导员;基地教导大队政治处主任, 基地通讯总站政治处主任、政委;1988 年
10 月授予上校军衔,1989 年10月转业到地方工作。在部队 22 年期间:参加执行过东风三号中程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及东风三号两弹结合冷试
发射任务。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井下系流点火两次高弹道飞行试验任务,同时还协助二炮完成了多次东风三号和东风五号发射任务。在任务中先
后担任导弹控制系统弹上操作手和控制系统综合台操纵员,圆满完成了两次DF-3 两弹结合冷试综合台操作任务。担任中队和营领导后和其他领导
一起组织指挥部队多次圆满完成了不同型号导弹发射任务。1978 年4 月,高来发代表一中队出席了国防科工委在北京召开的学雷锋学硬骨头六
连经验交流表彰大会。作为先进基层连队代表坐在主席台并向大会汇报了连队开展两学情况。在这次会议上一中队被评为全国防科工委系统学雷
锋学硬骨头六连先进单位,会上颁发了锦旗奖品,受到中央和军委领导王震和罗瑞卿的接见并合影留念。高来发本人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
子,是毛泽东思想的忠诚战士,先进共产党员---是一个优秀的中队干部。连续三年被评五好战士,立 3 等功 1 次,多次受奖。1989 年 10 转业
,安排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任办公室主任;后调任社科院服务局副局长,2002年调马列研究所任党委书记兼副所长,2004 年调社科院
离退休干部局任局长,2013 年退休。2023/7/17 16:30:45
*发射一中队第九任队长,发射营付营长孟会中
孟会中:山西省太原市人,1947年7月出生, 1965年2月应征入伍,分配到国防科工委第20基地,第一试验部,发射一大队,发射一中队三分队:1968年6月发射一中队调入太原25基地,我是中共党员,曾历任:战士,操作手,技师,分队长,中队长,发射营副营长,发射团军务股副股长等职,于1984年4月退出现役。在发射团工作20年,我参加了东风、巨浪、导弹多次发射试验任务,在1966年10月131发射试验任务中我荣立三等功。发射一中队是一个先进中队,曾获基地,国防科工委授于“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硬骨头六连式连队”的荣誉称号。组建以来出色的完成了近程,中程,洲际导弹的发射试验任务。为国防尖端武器发展国防强大作出卓越的贡献。我们能圆满的完成火箭发射试验任务,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和过硬的作风。发射一中队培养了大批的发射技术骨干和不少优秀的政工干部,老领导就出席了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不少骨干走上了军、师、团领导岗位。我在发射单位20年,特别是在发射一中队十几年,我对发射一中队有深厚的感情,她好比母亲哺育我们成长!我为一中队骄傲和自豪。
孟会中
2017年3月21日
*发射一中队控制分队技师,第十任队长
陈福申(营级)
陈福申:1946年10月出生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原来叫西区)南顾庄村,
1966年3月入伍的分配到发射一中队三分队控制班:历任过:操作手,技师,付中队长,中队长等职,中共党员,在部队18年中参加了导弹DF-2A,DF—3,DF—5号试验发射任务,当了中队领导后,由于任务紧张,有时不能按时吃饭,久而久之身犯十二指肠疾病,在执行任务中经常肚子疼,但为了任务,坚持疼痛,顽强拼搏,指挥战斗。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在一次合练中一个操作手不慎丢了四个螺丝,他带领战友从工作台找到井下,经过8个小时终于找到了四个螺丝,1976年10月在上海下厂学习期间,更是刻苦学习,认真钻研,星期天,他从来不休息,整理笔记,编写程序。在执行DF—5号任务中精心指挥,完成东风五号发射任务,1981年8月中队升格为营级单位,家属随军后,以部队为家,一心扑在连队建设上。于1983年12月转业到了河南省平顶山市电业局。由于在部队积劳成疾,于1998年去世。从此他的儿子晓峰就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他为有这样的好父亲,为他能为航天事业顽强拼搏,献出青春年华而欣慰! 陈福申的儿子—晓峰
2017年7月28日
火红的轨迹
中国航天光辉历程
航天发射场是我们战斗的地方
航天发射战士的使命
把卫星--飞船--空间站送入太空
我们是中国航天发射一中队的航天战士,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了中国的强大,为了中国人民的安全,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战斗在航天发射场几十年,把青春和和年华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一代代航天战士,奋进图强,无私奉献,敢于攀登,不怕牺牲,两弹一星和载人飞船精神激励着航天事业发展和辉煌!
按照周总理提出的 “严 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十六字方针指挥火箭测试发射